央行10日公布了3月和一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统计数据。在货币供应量方面,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引发关注。数据显示,一季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面对疫情,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经济金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又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日前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部署了哪些政策着力点?
4月7日,金融委召开会议对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作出总结,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回顾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经济金融走势,中国金融在“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的方针指导下审慎应对疫情冲击,不仅起到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信心的重要作用,更进一步夯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稳金融关系战“疫”全局,其作用和意义也将在战“疫”下半场进一步凸显。
4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融委)召开会议,总结近期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4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606亿美元,较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3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银行2019年报已披露。作为企业和居民融资的主渠道,银行业的信贷投向和资产质量备受关注。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并严重冲击经济,投资者信心遭到重创,继2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后,美国股市3月份巨幅震荡下行,数次触发熔断机制,快速跌入熊市。
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只巨大的黑天鹅,其羽翼已开始遮蔽世界经济。在晦暗不明的背景下,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经历巨震,部分行业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众多企业大幅裁员。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我国如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就相关热点问题,本报邀请三位专家深入研讨。
3月30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